景点
崇妃园寝怎么样,好玩吗?崇妃园寝相关介绍
2019-05-15 06:50  浏览:181
关于崇妃园寝怎么样,好玩吗?崇妃园寝相关介绍内容

目录

1、崇妃园寝怎么样
2、崇陵妃园寝的埋葬过程
3、崇陵妃园寝的建筑
4、古代妃史 人物: 身世: 事迹:
5、夜盗珍妃墓中的故事是真实的吗
6、爱新觉罗·载湉的陵寝墓地
7、清朝皇帝陵墓
8、道光皇帝的慕陵地址在哪
9、崇陵妃园寝的范围十分小为何还会发生惊天盗窃案?

 

1、崇妃园寝怎么样


崇园看字词就知道它应该是崇陵 光绪皇帝的皇后与妃子陵园了 而且真的是皇后与妃子一起安葬在此哦 没办法一个是心爱的妃子 一位是不爱的政治婚姻皇后 看来只能这样平衡安慰下这位最后安葬于此的皇帝了

2、 崇陵妃园寝的埋葬过程


瑾妃死后第四天,冯玉祥班师回京,清朝小朝廷不能大办丧事了。直到 11月15日,冯玉祥驱逐溥仪出宫,才按照民国制度,给瑾妃简单出殡,安葬在崇妃园寝。这是最后一个葬入西陵的清朝皇室人员。
但日伪统治北平时期被盗过。
珍妃,瑾妃之胞妹,光绪26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在逃离之前,命人将珍妃坠井淹死,仅24岁。慈禧回京后命人将尸体捞出,之后珍妃被浅葬京西田村。
1913年,隆裕皇后去世,与德宗景皇帝(即光绪)合葬于西陵金龙峪之崇陵。
1915年3月,珍妃的灵枢移至清西陵梁格庄行宫暂安。直到崇妃园寝建成后,才以贵妃葬仪,埋葬在光绪崇陵旁的崇妃园寝。逊帝溥仪册谥为”恪顺”,由武备院卿荣铨办理珍妃的安葬事宜。
葬礼:首先将珍妃的金棺由京西田村启行,进阜成门,经西四牌楼、西长安街,出正阳门至火车站,再换灵车,运到西陵梁各庄行宫暂安。然后移葬于崇妃园寝西墓穴内。
现在,崇陵妃园寝内的珍妃墓依然完整无损。
崇陵妃园寝和清西陵其他帝后陵寝一起,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崇陵妃园寝的建筑


崇妃园寝虽建于清朝末年,工程质量和清朝鼎盛时期兴建的嫔妃园寝相比,稍有逊色,但规模不减。崇妃园寝共有建筑12座,园寝最南端为一座三孔石搭拱桥和两座石平桥,并排横跨在三华里长的马槽沟上。桥北是一片砖墁广场,广场东西两侧各有一座面阔五间的朝房。朝房稍北,有布瓦班房各三间。宫门在广场北侧砖石砌制的月台上,与石桥遥遥相对。宫门内是另一个广场,正中矗立着单檐歇山式、绿琉璃瓦盖顶的隆恩殿,每年四次大祭,每月朔、望两小祭,都在这里举行。大殿两侧,苍松翠柏,蔚然成林。隆恩殿后为红墙围成的院落,三路石阶踏跺直通三座门。进了三座门,通道尽头有两座砖砌宝顶,即坟头,一左一右地并排建在砖石砌制的长方形月台上。右边的宝顶是珍妃墓,左边的是瑾妃墓,墓地下建筑了洞室,安放着棺椁。因为珍妃与瑾妃都是以贵妃身份入葬的,所以按规制两座宝顶均直径一丈二尺。


 

4、古代妃史 人物: 身世: 事迹:


  著名的珍妃,是清代光绪皇帝载湉的妃子。她葬在位于河北遵化县的清西陵崇陵的崇妃园寝,与她的姐姐瑾妃葬于同一墓园。
  清西陵泰陵东面5公里的金龙峪,是光绪皇帝的陵墓——崇陵。
  清帝后妃有两位女子曾获“珍妃”这一封号,一位是道光帝珍妃赫舍里氏,另一位就是广为人知的光绪帝宠妃他他拉氏。
  人物生平编辑本段回目录
  恪顺皇贵妃(1876年—1900年)他他拉氏,满洲镶红旗人,人们一般习惯按她曾获封的珍妃来称呼她。清朝光绪皇帝的侧妃,也是最为受宠的妃子,后因获罪于慈禧而被投井杀害。生于光绪二年二月初三,为礼部左侍郎长叙之女。
  光绪十四年(1888年)10月初五慈禧太后选定其弟,副都统桂祥的女儿叶赫那拉氏为光绪帝之后,同时封珍妃与她的姐姐瑾妃为嫔,时瑾嫔15岁,珍嫔13岁。光绪二十年,两人同时晋封为妃。珍妃其祖父乃陕甘总督裕泰,其父长叙曾任户部右侍郎,其伯父长善乃广州将军,珍妃与其姊瑾妃自幼随长善在广州长大。珍妃10岁那年,长善卸任广州将军,她与姊姊随同北返北京。 1889年,珍妃两姊妹被入选宫中,13岁的她被封为珍嫔,15岁的姐姐封为瑾嫔,嫔为九等宫女序列中的第六等,直至光绪二十年甲午春(1894年),因慈禧太后七旬万寿加恩得晋嫔为妃,前面还有皇后、皇贵妃、贵妃三个等级。光绪26年(1900年)8月初,八国联军集结兵力进攻北京,慈禧太后挟持光绪帝慌忙出逃。行前,命太监将幽禁于北三所寿药房中的珍妃唤出,推入位于慈宁宫后贞顺门的井中淹死。当时,珍妃年仅25岁。
  珍妃入宫时,照片技术已传入中国。但在当时,相机被认为是污巧之物,会取人魂魄,致使人损寿。而珍妃却能接受照相术,成为清宫后妃中,照相最早者。但从故宫博物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珍藏的大量照片和底片来看,数量最多的是慈禧太后,其次是光绪帝后隆裕,光绪帝妃瑾妃,再就是溥仪幼年及逊位后留居后三宫时期的照片,这当中独不见光绪和珍妃的照片。
  珍妃遇害后的第2年,慈禧,光绪帝由西安返京,命人将珍妃尸体打捞,追封为珍贵妃,初葬恩济庄。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存的清宫档案中有下述记载:“光绪二十七年七月初四,贞妃安葬在恩济庄,过过营地一座”。在追封珍妃为珍贵妃的谕旨中,曾有“上年京师之变,仓猝之中,珍妃扈从不及,即于宫中殉难,洵属书烈可嘉,恩著追赠贵妃位号,以是褒恤”。将“珍”写成“贞”,大概有以示崇敬之意。
  得宠与获罪编辑本段回目录
  光绪大婚之后,隆裕皇后逐渐失宠,而瑾妃与光绪相处漠漠。惟珍妃生性乖巧、善解人意,工翰墨会下棋,日侍皇帝左右,与光绪共食饮共玩共乐,对于男女之事毫不在意,“德宗尤宠爱之,与皇后不甚亲睦。”(《国闻备乘》)
  清朝制度,妃子例银(工资)每年300两,嫔为200两。珍妃用度不足,又不会节省,还对宫中太监时有赏赐,亏空日甚。她遂串通太监,侍宠多次受贿卖官。因为有利可图,当时太监中最有势力的数人均染指其中。慈禧曾当面拷问珍妃,并从其住处搜获记有其卖官收入的一本账本。由于树大招风,卖官鬻爵的不法勾当影响日渐彰显,引起了慈禧的强烈不满。
  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年)十月,光绪帝奉慈禧皇太后懿旨,将瑾妃、珍妃著降为贵人(第七等),“甲午以后,你知道,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有一年难得有几个月安宁时间,慈禧就把寿诞办得比往常隆重了许多,以示庆祝。当时的珍妃,虽然已经成熟了不少,而且谨言慎行,但当珍妃看到慈禧的寿典未免隆重,于是私底下向光绪议论,对慈禧的奢华有所不满,慈禧的眼线遍布整个皇宫,不知道哪个小人去给慈禧告了密,慈禧听完后大怒,令人把珍妃找来,珍妃来储秀宫,还没来得及给慈禧请安,慈禧指着她就开始骂,说什么我为大清朝效力几十年,办个寿典你也要说三道四,你不想我好怎的?珍妃连忙跪下解释,李莲英也过来劝,至于后来怎么了,我就不知道了,总之,慈禧讨厌珍妃的心越来越强烈。 在戊戌年的两个月里,珍妃请奶奶教她倒茶,她不多说话,头发永远梳得很整齐,耳朵上一贯带着光绪赏的,一个很朴素的耳环,首饰在甲午年被慈禧缴了不少,她总是默默地在一旁听,轮上她亲自动手时,她总是做完了便又退至一旁,对于当时的珍妃来说,能够亲自给心爱的人泡杯茶就是最大的幸福了。你应该知道的,变法期间,各地的奏折雪花似的飞到光绪手里,光绪又时常召见大臣,不在寝宫,所以那些奏折一堆一堆地抱进来,珍妃就领着奶奶以及其他几个宫女忙着打理,几乎奏折每天都会堆成一座小山,光绪每晚每晚地熬夜批改,珍妃也几乎每天陪着他,但有些阴险小人见不得别人好,于是又有了珍妃支持变法,干预朝政这个说法。”“以示薄惩”。珍妃被幽闭于宫西二长街百子门内牢院(也就是常说的“冷宫”),从此与光绪隔绝,不能见面。

  沉井与后事编辑本段回目录
  庚子年(1900年)7月20日,八国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慈禧决定携带光绪等一行人出走西安。此时,大家都换了百姓布衣聚在寿宁宫,“慈禧忽感触前事,出珍妃于牢院。强词珍妃带走不便,留下又恐其年轻惹出是非,因命太监将乐寿堂前的井盖打开,要珍妃自尽,珍妃不肯死。众人遂令太监将珍妃推入井中。”执行此命的是慈禧的领班太监崔玉贵。
  民间认为珍妃是因为支持光绪进行戊戌变法而触怒了慈禧太后,但史料对此并无确切记载。目前史学界较赞成的观点是,珍妃因多次违反宫闱禁忌,卖官受贿,再加上光绪皇帝对她情有独钟,冷落了慈禧的亲外甥女隆裕皇后,最终落得被杀害的下场。
  1901年春清廷与八国联军媾和,慈禧、光绪等准备还朝。慈禧见珍妃所投之井依然如故,便命人将尸骨被打捞出来,装殓入棺,葬于阜成门外恩济庄的宫女墓地,并企图以“贞烈殉节”的名义掩世人耳口。民国二年(1913年),其姊瑾妃(时为端康皇太妃)将珍妃迁葬光绪景陵妃嫔园寝,并为她修建了一个小灵堂以供奉珍妃的牌位,灵堂上悬挂一额纸匾,上书“精卫通诚”,颂扬珍妃对光绪的一片真情。
  珍妃的姐姐瑾妃的结局比她的妹妹强多了。光绪二十六年七月,瑾妃随慈禧也逃出了京城,一年多以后才返回皇宫。光绪帝死后,宣统帝溥仪尊封她为皇考瑾贵妃。1913年3月,溥仪又尊封她为端康皇贵太妃。
  据溥仪回忆,隆裕皇太后死后,瑾妃就成为紫禁城内幸存的四妃之首(另外三妃是敬懿皇贵妃、庄和皇贵妃、荣惠皇贵妃,她们三人都是同治帝的妃子)。瑾妃很专权,自己俨然成了皇太后,效法慈禧,让溥仪叫她皇额娘,经常管教溥仪,不把皇帝放在眼中。为此,溥仪在一些人的怂恿下,公开与瑾妃吵了一架,使瑾妃很下不来台,溥仪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瑾妃为了出这口气,把溥仪的奶奶、母亲召进宫,对她二人施加压力。她二人可吓坏了,一齐跪下来苦苦哀求,答应劝溥仪给瑾妃赔礼道歉。最后溥仪经不住祖母和母亲的苦劝,被迫给瑾妃道了歉。溥仪的母亲个性极强,从未受过别人的训斥。这次窝了一肚子火,回到家吞了鸦片烟自杀了。瑾妃听了这个消息以后,吃惊不小,深怕溥仪追究此事,于是也改变了对溥仪的态度,两人关系有了明显地缓和。
  1924年10月20日瑾妃病死,终年51岁,溥仪谥之为端康皇贵妃。1925年10月29日葬入崇陵妃园寝东宝券内。

  珍妃墓空背“被盗之名”几十年编辑本段回目录  河北易县,清西陵崇妃园寝,珍妃和瑾妃,这一对同胞姊妹一右一左,静静地躺在苍翠的松柏之中。1938年,这两座墓穴中的一座被盗,墓内珍宝被洗劫一空。1989年,一部电影《夜盗珍妃墓》让人们相信,被盗的就是珍妃墓。
  本报记者在通过近一个月的追踪和采访后得知,其实当年被盗之墓是瑾妃墓。1938年农历十一月,一伙以鄂世臣为首的不法匪徒在夜间盗掘了瑾妃墓,掠走了全部殉葬珍宝。
  本报记者曾采访过当年的盗墓人之一关友仁(清朝后裔),他写过一本书《盗墓人》,细致地讲述了1938年珍妃墓(实为瑾妃墓)的被盗经过。
  慈禧不可能厚葬珍妃。如果厚葬珍妃,就表示慈禧承认自己有罪,这不但是向珍妃低头,也是向光绪和朝廷众臣低头,这是慈禧不可能做到的。厚葬只能是慈禧死后,后人因为同情和怀念珍妃,在她的墓裏放入一些宝物,但不会很多。因此,珍妃墓不值得一盗。

  侧面评价编辑本段回目录
  珍妃之兄志锐,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为主战派,弟志锜同维新派关系密切,“尝侦宫中密事,输告新党”。珍妃倾向变法,支持光绪掌握政权,引起慈禧太后的忌恨。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太后逃离北京时,派太监崔玉贵将她推入井中溺死(珍妃井)。一位伺候过慈禧的何姓老宫女曾对这一事件做了如下回忆:
  “逃跑是光绪二十六年,即庚子年的七月二十一日。头一天的下午,老太后在乐寿堂屋里睡午觉。我和往常一样,陪伴在寝宫里,背靠西墙,坐在砖地上,面对着门口。这是侍寝的规矩。突然,老太后坐起来了,撩开帐子。平常撩帐子的事是侍女干的。今天很意外,吓了我一跳。老太后匆匆洗完脸,一声没吩咐,竟自己走出了乐寿堂。我们跟随老太后走到西廊子中间,老太后说:“你们不用伺候。”这是老太后午睡醒来的第一句话。我们眼看着老太后自各儿往北走,进了颐和轩。大约有半个多时辰,老太后从颐和轩出来,铁青着脸皮,一句话也不说。我们是在廊子上迎老太后回来的。晚上便有人偷偷地传说,老太后赐死珍妃,让人把珍妃推到井里了。我们更不能多说一句话。洋人打到北京来了,整个宫又闹腾起来了......出走那天,主子喝了凉茶我正准备收杯子,忽然看见太后宫里的太监跑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一个包袱,他也不顾主仆之分,直接将包袱塞进了主子手里,说:太后有旨,让皇后主带上一个丫头换上包里的衣裳,去乐寿堂。主子打开包袱,见我在一旁,忙把丫头穿的衣裳给了我。换上衣服我跟着主子赶忙到了乐寿堂,进去以后看见乐寿堂乱哄哄的,我匆匆扫一遍,发现同治爷的妃子都来了,就是皇上和珍小主没来,主子进去给太后请了个安,太后忙着办事没功夫搭理她。过后不久,皇上也来了,太后也没再耽搁了,立即下令出发......后来在路上,我便听说了珍小主落井的消息......前几天,我跟主子去瞧皇上,发现皇上眼神呆滞,对皇后主子也是爱理不理的,估计他已经知道了珍小主的事”
  这位何姓宫女所讲,与唐冠卿所讲完全吻合。这位何姓宫女还说,民国初年,崔玉贵曾到她家串门,亲口讲了处死珍妃的经过,与唐冠卿所讲也基本一样。这表明唐冠卿所讲的珍妃遇害的情节是真实的。

  光绪与珍妃编辑本段回目录
  1888年,光绪18岁。13岁的她和长她2岁的姐姐,双双选中入宫,分别赐封珍嫔、瑾嫔。与此同时,选定慈禧胞弟桂祥21岁的女儿叶赫那拉氏为皇后。次年正月,光绪举行大婚典礼,奉迎叶赫那拉氏皇后入宫(隆裕皇后)。珍、瑾二嫔先期入宫,珍嫔居东六宫的景仁宫,瑾嫔居东六宫的永和宫。
  据说,珍妃姿容婉丽,赋性聪颖,又擅琴棋书画,初入宫时,亦为慈禧所钟爱,知她性喜书画,还让内廷供奉缪嘉蕙女士教她。平时她居景仁宫,与光绪则同居养心殿。她不仅美丽动人,13岁的年龄,还不失孩童的天真活泼。光绪总是让她随侍身边,同桌共食,同床共寝。他们还老是互换装束,嬉戏玩乐,这给精神上长期受压抑的光绪带来了许多的安慰和快乐。相形之下,隆裕皇后就差远了,她比光绪大三岁,又其貌不扬,加之生性嫉妒,老是在慈禧面前拨弄是非,致使珍妃受责受辱,光绪迁怒于皇后,夫妻感情一天天坏起来。
  珍妃喜欢打扮,常爱穿些时新衣裳。在吟诗作画之余,她还爱摆弄相机,留下几张倩影,打发宫中沉寂的岁月。这些,自然也是慈禧所看不惯的。在对甲午之战的“战与和”的问题上,光绪与慈禧发生了严重分歧,朝中形成了主战的“帝党”与主和的“后党”。珍、瑾二妃的胞兄志锐,珍妃的老师文廷式,也卷入这场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为了钳制珍妃姊妹,达到打击帝党的目的,慈禧以“近来习尚浮华”为由,把珍妃姊妹同时降为贵人。同时还颁下两块禁牌,一块是给珍、瑾二妃的,是要求她们谨言慎行,穿着朴素,远离新巧稀奇物件;另一块是给隆裕皇后的,要她严加看管珍、瑾二妃。
  1898年,光绪推行变法维新,恢复了妃位的珍妃,自然成了光绪帝的支持者。好梦只做了103天,戊戌变法就失败了,光绪皇帝被幽禁于中南海里的瀛台,珍妃被拘禁于紫禁城中的北三所。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挟持光绪西逃,又让太监崔玉贵把珍妃推入乐寿堂后的井中溺死。后来,人们称这口井为“珍妃井”。
  关于珍妃坠井,还有一种说法。是说慈禧挟光绪西逃之时,珍妃正患天花,病卧在床,又在囚禁之中。珍妃恳求放归娘家养病。但这与宫中礼制不合,慈禧遂逼迫珍妃投井自尽。

  珍妃井
  珍妃死后。先葬于西直门外。光绪死后,又移葬崇陵,恩爱夫妻魂归一处。
 

5、夜盗珍妃墓中的故事是真实的吗


参考:http://blog.sina.com.cn/s/blog_7221fb0e0100pv20.html
夜盗珍妃墓的历史真相

河北易县,清西陵崇妃园寝,珍妃和瑾妃,这一对同胞姊妹一右一左,静静地躺在苍翠的松柏之中。1938年,这两座墓穴中的一座被盗,墓内珍宝被洗劫一空。1989年,一部电影《夜盗珍妃墓》让人们相信,被盗的就是珍妃墓。

  本报记者在通过近一个月的追踪和采访后得知,其实当年被盗之墓是瑾妃墓,几十年来,珍妃墓一直空背“被盗之名”。

剧情回放厚葬财宝引来盗墓者

  1915年,在河北易县清西陵,正在举行场面浩大的珍妃下葬仪式。原来,珍妃生前是慈禧的眼中钉,是被逼而死。珍妃死后,慈禧噩梦不断,疑受亡魂报复,于是派人将珍妃的尸体重新按贵妃礼仪厚葬。

  23年后的一个黄昏,有人在酒馆里讲起珍妃墓中有数不尽的珍宝,这一切被苦于没钱拉队伍为父报仇的鄂世臣及土匪探子听到。各路人马来到珍妃墓,一场混战之后,鄂世臣、李一光等7人得胜,将墓内珍宝洗劫一空。

  分赃之后,各路人马为争夺珍宝继续混战,有的被抓、有的失踪、有的疯、有的死。被盗的珍宝也是下落不明。

  这部影片是合拍片,由陈宝国主演,其离奇的情节和惊悚恐怖的气氛一直为后人称道。珍妃及珍妃墓被盗事件由此成了当时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专家核实珍妃墓不值得一盗

  讲述人:黄兴亚(著名历史学家)

  根据民间传说,珍妃是被慈禧陷害致死: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西逃;临行前,珍妃和慈禧发生冲突,慈禧于是命太监崔玉贵把珍妃推入后宫井中———珍妃是光绪的坚定支持者,一直是慈禧的眼中钉。

  第二年,慈禧回到北京。一年来,她噩梦不断,疑受珍妃亡魂报复,于是派人将珍妃的尸体从井中捞起来,按贵妃礼仪厚葬。

  但这段历史传说有误,1901年,珍妃的尸体被人从井中捞上来后,先是葬到了西直门外,1915年才迁到河北易县;而此时慈禧已经去世多年。因此珍妃墓中不可能有太多的珍宝,不值得一盗。慈禧不可能厚葬珍妃。

  讲述人:傅用林(原《北京文学》副总编辑)

  我曾采访过当年的盗墓人之一关友仁,并写过一本书《盗墓人》,细致地讲述了1938年珍妃墓(实为瑾妃墓)的被盗经过。

  我认为,慈禧不可能厚葬珍妃。如果厚葬珍妃,就表示慈禧承认自己有罪,这不但是向珍妃低头,也是向光绪和朝廷众臣低头,这是慈禧不可能做到的。厚葬只能是慈禧死后,后人因为同情和怀念珍妃,在她的墓里放入一些宝物,但不会很多。

  被盗的肯定是瑾妃墓

  讲述人:李军(清西陵管理处资料室主任)

  珍妃墓是清西陵的一部分,我们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当年被盗的是瑾妃墓而不是珍妃墓:

其一,从规格大小来说,瑾妃墓稍大于珍妃墓———毕竟瑾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妃子,可以通过测量陵墓宝顶到月台的距离找到答案。从外观上也可以看出来;当然,差别不是很大。

  其二,瑾妃墓的地宫用石头砌成,珍妃墓是砖砌。而当年的关友仁、鄂世臣等一伙人在盗墓时曾使用过炸药,因为地宫光靠钢钎打不开;据史料记载,他们当中还有两个专门的石匠。

  主创回应虚实结合是创作需要

  讲述人:陈宝荣(影片编剧)

  小说《夜盗珍妃墓》的作者、电影《夜盗珍妃墓》的编剧陈宝荣曾与当年的盗墓人关友仁有过深入的接触,知道陵墓被盗的真实细节。“当年被盗的是瑾妃墓,在电影中我们故意把它写成了珍妃墓,这是创作的需要。”陈宝荣非常坦率地表示。

  同时,陈宝荣还向记者透露了电影《夜盗珍妃墓》与史实有出入的几个具体方面:其一,电影开头,太监福海在酒馆里失口说出珍妃墓中埋有大量珍宝,引起鄂世臣和土匪探子的注意与史实不合。实际上,是鄂世臣等人早有盗墓的打算。

  其二,电影中以赵德胜为首的护陵队曾与盗墓贼展开混战。实际上,当年守墓的只有一老头和他的一只狗。老头被绑,狗被毒死,盗墓人没受到多大阻拦。

  其三,根据史实,也没有太监福海中途神秘出现、夺回珍宝并准备归还到珍妃墓的情节。被盗的珍宝也不是下落不明,而是被各个盗墓人分赃后花掉。更多话题珍妃之死说法有三

  珍妃到底是怎么死的,她与慈禧的关系到底怎样,目前有三种说法。

  最广的一种说法是慈禧外逃之前命令太监崔玉贵将珍妃推入井中。

第二种说法是珍妃不愿与慈禧外逃,自己跳入井中。这两种说法都是将慈禧和珍妃对立起来的。

  第三种说法是慈禧极端钟爱珍妃,认为她政见分明,值得培养;八国联军打入北京时,两人发生分歧,珍妃才跳入井中。守陵人已不是祖传

  在以前,清朝的守陵人都是旗人后代,一代一代祖传下来。而现在,据清西陵管理处的李军说,都是由管理处统一安排工作人员,很多人都是当地的普通老百姓,里面有不少汉人。以前的盗墓人也都是一代代祖传下来的,现在也没有这种说法了。

  另外,清西陵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珍妃墓和瑾妃墓所在的崇妃园寝共有12座陵墓,30多个守陵人,昼夜轮流值班。
 

6、爱新觉罗·载湉的陵寝墓地


主词条:清崇陵
崇陵是载湉的陵寝,位于泰陵的东南面约四公里的金龙峪。光绪在位34年(1876-1908年)。崇陵是中国历代皇帝中的最后一座陵寝,宣统元年(1909年)破土兴建,民国四年(1915年)竣工。崇陵的建筑物数量与规模,完全依照同治的惠陵。建筑工巧,陵园仪树中有罕见的罗汉松和银松。地宫中合葬着载湉和他的隆裕皇后。
崇陵之东一公里处建有崇妃园寝,葬着载湉的妃子瑾妃、珍妃姐妹俩。珍妃是光绪宠妃,支持光绪实行变法。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逃奔西安,行前令太监将珍妃推入紫禁城内井中,第二年才将尸体捞出,葬在京西田村,后移葬崇妃陵。


 

7、清朝皇帝陵墓


清朝皇帝的陵墓群有三处 : 北陵、东陵和西陵 。
1、北陵
沈阳北陵(昭陵)除了葬有帝后外,还葬有关睢宫宸妃(海兰珠)、麟趾宫贵妃、洐庆宫淑妃等一批后妃佳丽,是清初关外陵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帝陵,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

昭陵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至顺治八年(1651年)基本建成,后历经多次改建和增修而呈现现在的规模。陵寝建筑的平面布局遵循"前朝后寝"的陵寝原则自南向北由前、中、后三个部分组成,其主体建筑都建在中轴线上,两侧对称排列,系仿自明朝皇陵而又具有满族陵寝的特点。
2、东陵
清东陵的15座陵寝从1661年(顺治十八年)首建顺治皇帝的孝陵开始,到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最后建成慈禧皇太后的菩陀峪定东陵为止,营建活动延续了247年。

1661年(顺治十八年)入关第一帝顺治皇帝的孝陵开始营建,1664年(康熙三年十一月)主体工程告竣。1668年(康熙七年)营建圣德神功碑亭。
1674年(康熙十三年),康熙皇帝的嫡皇后孝诚仁皇后崩逝,开始筹建景陵。1676年(康熙十五年)破土兴工。1681年(康熙二十年)孝诚、孝昭二位皇后入葬时,景陵隆恩殿尚在修建之中。与此同时,埋葬康熙帝妃嫔的景陵妃园寝也随着完工,成为清王朝在关内修建的第一座妃园寝。
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康熙皇帝遵照祖母遗命,在风水墙外,大红门东侧建造暂安奉殿。37年以后即1725年(雍正三年),雍正皇帝决定将暂安奉殿改建为昭西陵,是年农历二月初三动工,年底建成。在孝庄文皇后的暂安奉殿建成后,康熙皇帝就在孝陵东侧为孝惠章皇后兴建陵寝,约于1693年(康熙三十二年)建成(准确年代待考)。这是清王朝营建的第一座皇后陵,开创了清代为皇后单独建陵的先例。因位于孝陵东侧,又与孝陵为同一体系,故名为“孝东陵”。
雍正初年,雍正皇帝将他的万年吉地确定在遵化境内的九凤朝阳山,并运去了大量建筑材料。1729年(雍正七年),雍正皇帝以那里“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为借口而废之,复于河北省易县泰宁山下另辟兆域,营建泰陵。自此才有“东陵”、“西陵”之分。
乾隆皇帝即位不久,在景陵东旁为祖母辈的康熙皇帝的悫惠、惇怡两位皇贵太妃单独修建了园寝,称景陵皇贵妃园寝,俗称双妃陵。
1742年(乾隆七年),乾隆皇帝将东陵境内的胜水峪确定为自己的万年吉地,翌年二月破土兴工,1752年(乾隆十七年)完工。1799年(嘉庆四年)定名“裕陵”。
1747(乾隆十二年)裕陵妃园寝破土动工,1752年(乾隆十七年)完工。1755年—1762年(乾隆二十年至二十七年)又进行了扩建,增建了方城、明楼、宝城和东西配殿。
为了平衡东陵和西陵的关系,1796年(嘉庆元年)太上皇弘历曾谕令以后各帝陵按昭穆次序在东、西两陵分建。
道光皇帝于1821年(道光元年)在东陵境内的宝华峪营建陵寝,1827年(道光七年)建成。其妃园寝和公主园寝也随之完工。宝华峪陵寝建成第二年因发现地宫渗水,道光帝另在西陵境内相度陵址,随之将已建成的东陵宝华峪陵寝及妃园寝废掉,拆运到西陵重建,于是在东陵界内留下了一片废墟。
咸丰皇帝即位以后将陵址选定在东陵界内的平安峪。1859年(咸丰九年)破土兴工。由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陵工受阻。1861年(咸丰十一年),咸丰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崩逝以后,陵工才被迫加紧进行,至1866年(同治五年)完工,命名“定陵”。随后妃园寝也相继告竣。修建定陵时由于战败赔款,国库空虚,不得已选用了宝华峪道光帝弃陵的大量旧料,建筑质量大不如前。
1873年(同治十二年)慈安皇太后和慈禧皇太后的定东陵在定陵东侧二里许的普祥峪和菩陀峪同时破土兴工,1879年(光绪五年)同时完工。16年后,慈禧下令将自己的陵寝进行重修。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开工,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完工,历时13个年头。因为这两座陵都位于定陵东侧,且从属定陵,故统称为“定东陵”。慈安皇太后的陵单称普祥峪定东陵;慈禧皇太后的陵单称为菩陀峪定东陵。
同治皇帝生前未选择陵址,在其驾崩后才仓促相度,陵址确定在东陵界内的双山峪,定陵名为“惠陵”。1875年(光绪元年)动工,1878年(光绪四年)建成。位于惠陵西侧的妃园寝也在1876年—1878年(光绪二年至四年)间建成。由于国力维艰,仅过了21年,到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竟发现隆恩殿大木构件多有伤折、糟朽现象,不得已拆掉重建。重建工程于当年(1899年)开工。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的事件,工程被迫暂停,到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才结束,历时8年。
1928年7月,国民党第十二军军长孙殿英,以 “剿匪”为名策划了一起东陵盗案,盗掘了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东陵。
1945年9月,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辖东陵的冀东军区15军分区情报队队长张尽忠伙同王绍义,穆树轩、贾正国、赵国正、李树卿、刘恩、刘继新等人,明目张胆地开始盗窃陵寝。整个清东陵14座陵寝,157人的墓几乎无一幸免。
1952年成立清东陵文物保护所,对陵寝进行管理。
1961年,清东陵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8年,正式开放,供中外游人参观游览。
2000年11月30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召开的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大会上,清东陵获得全票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西陵
清西陵是清朝帝王两大陵寝之一,始建于1730年(雍正八年),历经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余绪延至民国年间。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选此为陵址。雍正的陵址本来是选在清东陵九凤朝阳山,但他认为“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因而将原址废掉,命另选“万年吉地”。选陵址者奏称,易县永宁山下是“乾坤聚秀之区,阴阳汇合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雍正皇帝览奏后十分高兴,也认为这里“山脉水法,条理详明,洵为上吉之壤”。自此,清各代皇帝便间隔分葬于遵化和易县东、西两大陵墓。西陵自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首建泰陵,至公元1915年光绪的崇陵建成,历经186年,共建有帝陵4座,后陵3座,王公、公主、妃嫔园寝7座,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个皇帝,9个皇后,56个妃嫔及王公、公主等共80人。 宣统皇帝溥仪于1967年去世,最初安葬在八宝山。于1995年迁葬到清西陵的华龙皇家陵园。建筑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1000多间,石雕刻和石建筑100多座,构成了一个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古建筑群。清西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清西陵与清东陵一起,被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8、道光皇帝的慕陵地址在哪


清慕陵即为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的陵寝 ,位于清西陵昌陵西南15公里处的龙泉峪 。慕陵在清东陵、清西陵中,规制比较特殊,基本上不遵从祖陵制度,简化了清代帝陵原有的一些规制,是清代所有帝陵中规模最小的一座,没有方城和明楼。

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道光皇帝因肺病死于圆明园慎德堂,时年69岁。咸丰皇帝即位,重读当年道光的遗旨,见“其慕欤慕也”一句,特别有所感触,认为道光当年瞻望东北方向的泰、昌诸陵,仰慕列祖列宗的功德,其实是要将“慕”字传给自己,他已经寓意深远地默定龙泉峪万年吉地工程为“慕陵”。道光死后不到一月,咸丰帝就说:“仰见皇考,感念松楸,孝恩不匮,用垂遗训,昭示来兹。所有龙泉峪陵名,应敬称慕陵。朕当和泪濡墨,敬谨书写,命武英殿选工镌刻。”于是在石牌坊上亲笔写下了“慕陵”二字。为了进一步说明自己为什么题名为“慕陵”,咸丰二年(1852)二月,他又写了一篇碑文,刻于大殿前石幢上。文中说:“当年皇上恭谒诸陵,至龙泉峪大殿,召我同恭亲王奕欣至御座旁,命读朱谕,藏于殿内东楹。这是圣意深远,默定陵名。现在已经恭敬地镌刻在牌坊上,这是为了遵守遗训啊。”慕陵的名字就这样定了下来。
慕陵是清陵中规模最小的帝陵,无大碑亭、石华表、石像生,无方城明楼,地宫之上惟有石圈。道光帝一直提倡要俭约行事,在建造慕陵的过程中,他也是不断提到要俭约。那么事实上慕陵的修筑真的俭约了吗?
早在东陵宝华峪修陵时,道光就一再说要俭约。在挑选地方时,他对大学士戴均元等说选择陵地“只要择坤灵钟毓、干脉延长之处,是为了以定福基。其四至之广狭不必过分拘泥。如果地点选择了很好,即使比以前的陵墓规制俭约点,朕认为也是可以的”。之后,他反复说修陵“不在宫殿壮丽,以侈观瞻”,自己要“永守淳朴家风”。当时的宝华峪工程的确是裁减了宝城头、宝城内月牙碑亭,地宫内起脊黄琉璃砖头、金券内的经文佛像、二柱门、井上栏杆,并且落矮了大殿举架,收小了石像生。
 

9、崇陵妃园寝的范围十分小为何还会发生惊天盗窃案?


提起珍妃,有许多人大概不太熟习。珍妃是清朝光绪天子的宠妃,她固然只活了24岁,但却充溢奇异颜色,就连身后也激发一连串新奇迂回的故事,1989年拍摄的《夜盗珍妃墓》依据珍妃墓被盗事情拍摄的。

在河北省易县城西15公里处的永宁山下,有一片清朝帝陵,这就是清西陵。这里掩埋着雍正,嘉庆,道光和光绪四位天子,还掩埋着他们的后妃,而在所有的后妃墓中,最有目共睹确当数珍妃墓。

珍妃墓位于光绪天子的皇妃所葬地崇陵妃园寝内,和其他天子的皇妃园寝比拟,崇陵妃园寝的范围十分小,只要两座妃子墓,但是七十多年前,这里曾发作过一同惊天盗墓案。

宫门

享殿

东焚帛炉

1938年,日本侵略军霸占易县,这时候,清西陵除去看门人,再没有护陵保卫戎行。从前的皇家禁地,一会儿成了老百姓能够随便收支、打柴割草的处所。清西陵附近的华北村的鄂士臣找到密友关友仁,预备在浊世中拉起一支部队,因为没有钱去买枪,因而便想到了去盗陵。鄂士臣和关友仁便分头物色职员,找来了几个辅佐,统共8个人,暂时组成了盗陵团伙。因为,天子陵和皇后陵都很大,地宫又造得坚固,因而他们挑选了绝对复杂,地位偏远珍妃墓。

崇陵妃园

一天早晨,这伙盗墓贼带着兵器东西“蜈蚣梯”离开崇陵妃园,施行盗墓。不想惊动了班房内守陵的老头和大黄狗,用枪顶住老头,老头哪还敢抵御,即刻交出墓园门钥匙,又按请求把自己的大黄狗勒死了。进入墓园后,在宽阔的后院中有两座宝顶,一大一下,盗墓者挑选了此中较大的一座开端发掘。可是这妃子墓制作时十分考究,地宫券顶石太坚固,第一次盗墓者没有到手。值到了第三天早晨,盗墓才找了火药才到手,终究将瑾妃墓炸了个大洞穴,进入墓室,盗走了瑰宝。

珍妃墓(左)、瑾妃墓(右)

实在这个较大的不是珍妃的墓,而是她的姐姐瑾妃的墓。瑾妃和珍妃同是都是光绪天子的妃子,是一对同胞亲姐妹。

珍妃不单娟秀俊美,聪明伶俐,并且性情开畅,生动好动,深得光绪天子溺爱。戊戌变法”失利后,光绪天子被软禁瀛,撑持变法的珍妃则被打入冷宫,被软禁在皇宫东北角景祺阁后面的小院内。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慈禧太后强词托言带走珍妃方便,留下又恐其年老惹出长短,有辱皇家颜面,命寺人崔玉贵等人将她推入贞顺门内井中灭顶享年二十四岁。

1901年春,慈禧还京后。慈禧见珍妃所投之井荡然无存,便命人将骸骨打捞出来,装殓入棺,葬于一个宫女坟场。民国四年(1913年)珍妃姐姐瑾妃做了太妃,才将她迁葬回崇陵妃园寝。

故宫中的珍妃井,听说那块挺邪乎的处所,一到那手机就没旌旗灯号,说是光绪天子天天都要去井边惦记珍妃,身旁统统的声响都不能打扰他。

据小树《夜盗珍妃墓》一书中描绘,盗墓者进入墓室,棺椁里的珍妃尸身并未腐朽成一堆枯骨,僵尸如生:只见她头戴朝冠,身穿朝服,手里拿着玉石,腰间挂着锦囊,身旁放着快意。脸上皮肉尚存,五官模糊可辨,尤其是那双半闭微睁的眼睛,按科学的说法是受尽委屈而死,死不瞑目。

明显,笔墨中有作者客观设想的身分,按照墓主是遭慈禧辣手、委屈而死的珍妃来写的。实际上不大概是珍妃,如果是珍妃的话,就不会尸身不腐。因为珍妃被寺人推下水井,尸身一年多后才捞了下去,早不成人形了,怎样会“半闭微睁”?而瑾妃下葬距盗墓时仅十来年,很大概尸身还没有腐朽。以是,据盗墓贼所见,墓主也只能是瑾妃。

盗清妃墓的这伙盗墓贼终极被当局抓到了,砍头的砍头,下狱的下狱。

珍妃印

大概,昔时趁着国、共、日三方均未顾及到西陵的空档期,盗墓者匆促地行事无意间保全了珍妃墓。厥后的文学编著者笔下明知而改,则是思索了作品的轰动效应。总之,珍妃之死成为晚清一段考侃不完的往史。

俗语说:“龙生九子,各种差别。”神话故事里,龙都是雄性,却不见说起“雌龙”。龙,原本是个人设想的产品,它的“九子”却被描画得有鼻子有眼。虽然这九位神头鬼脸的兄弟各有各的长相,各有各的性情,在中国文化中,一直神奇奥妙,独霸一方。崇敬龙的民族,对“龙生九子”固然十分重视。

明代那些文人士大夫,乐于为“云中龙”、“水中龙”后续卷烟,经历他们添油加醋,“龙子”的谱系便愈来愈明了、完美了。比方,陆容的《菽园杂记》、李东阳的《怀麓堂集》、杨慎的《升庵集》、李诩的《戒庵老人漫笔》,另有徐应秋的《玉芝堂谈芸》等等,都把“龙子”们的音容笑貌、动怒哀乐,极尽描摹地交接了出来。虽然说九位“龙子”在称呼、排序上小有差别,整体相貌区分不大。

“龙子”上榜,各有各的说道。九兄弟丰度怎样,明代人给出了细致的挡案。李东阳在《怀麓堂集》中写道:“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囚牛,一生好音乐,今胡琴头上刻是其遗像。睚眦,一生好杀,金刀柄上龙吞口是其遗像。嘲风,一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蒲牢,平生好鸣,今钟上兽钮是其遗像。狻猊,一生好坐,今佛座狮子是其遗像。霸下,一生好负重,今碑座兽是遗像。狴犴,一生好讼,今狱门上狮子是其遗像。负?粒?簧?梦模?癖?脚晕牧?瞧湟畔瘛sの牵?簧?猛蹋?竦罴故奘瞧湟畔瘛!?/p>

《天禄识余·龙种》则能够作为弥补资料,此中讲道:“俗传龙子九种,各有所好,一曰??粒?嗡乒辏?酶褐兀?袷??鹿甑?且玻欢?曰螭吻,形似曾,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三曰蒲牢,形似龙而小,性好叫吼,今钟下级星也;四曰狴犴,似虎有才能,故立于狱门;五曰贪吃好饮食,故立于鼎盖;六曰蚣蝮,性好水,故立于桥柱;七曰睚眦,性好杀,故立于刀环;八曰金猊,形似狮,似好炊火,故立于香炉;九曰椒图,形似螺蚌,性好闭,故立于门铺。”

(一)囚牛。他是有鳞角的黄色小龙,性情温顺、多才多艺,特别热爱音乐。此公经常蹲在琴头上,自我陶醉地浏览人世的美好琴弦。作为出名音乐“发烧友”,他的雕像堪与贝多芬、舒伯特媲美,间或呈如今名贵的胡琴头部,因此,汉族的“龙头胡琴”应运而生。他不单立在汉族的胡琴上,还占有了彝族的龙头月琴、白族的三弦琴另有藏族的一些乐器。

(二)睚眦。他长相奇异,龙头,身子和虎豹差不多。性情好斗,一生嗜杀,动不动就刺刀见红,作为“优秀打手”,他垄断了钢刀上的环、柄另有吞口。人们深信,有这家伙护佑,必能在沙场上望风而逃,望风披靡。为了显现皇家威仪,睚眦还被请上仪仗队另有宫殿保护的兵器,很有点“姜太公在此,诸神让位”的霸悍之气。

(三)嘲风。这个酷似野兽的家伙是个“满街腿儿”,他有个十分古怪的喜好,喜好登高爬险,满天下观望。这类“特殊人才”,也可派上大用处,他被现代建筑师相中,安排到雄伟殿堂的飞檐上。皇宫、寺院飞檐上的走兽,就是嘲风。固然,陪他作伴的另有一大群呢,他们排列成牢固队形,张牙舞爪地高踞在房檐上:领头儿是一名骑乘跨走兽的仙人,仙人面前顺次随着: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和行什??这个兽群意味权利,他们安顿的形制有威严的等级。北京故宫的太和殿,固然能够十样俱全。稍低一格的殿堂,必需增加“配制”。和龙一样,嘲风,不只意味吉平和严肃,还具有威慑妖魔、肃清灾害的神情力气。

(四)蒲牢。他长得最像父亲,身材环绕,垂头丧气,最明显的特性就是“大嗓门儿”,一叫起来,声如洪钟,能传百里以外。既然是龙子中的“帕瓦罗蒂”,便被众人当作了“声乐”的图腾,人们将他的抽象,雕成钮环,铸在了乐器铜钟上。听说,蒲牢住在海边,他惧怕体形庞大的鲸鱼。鲸鱼一闹,他就吓得使劲儿呼啸。人们依据这对“天敌”的特性,成心把蒲牢铸为钟钮,把敲钟的木杵作成鲸鱼外形。这么敲起来,钟声悠远,响入云霄。

(五)狻猊。他的长相酷似狮子,十分威武。实在,狻猊原本就是狮子的别号,属于猛兽。唐朝高僧慧琳说:“狻猊即狮子也,出西域。”惋惜,狻猊表里不一,别看长得吓人,性质却极其平静,他不喜好张牙舞爪、到处乱蹿,倒像个营养不良的病人那样,待见打坐,沉沦香火云集之地。听说,佛祖见它有耐心,便收在胯下,当了一匹修正果的坐骑。因此,佛座和香炉的脚部,都粉饰着狻猊的尊容。古典小说也借用“龙子”的称呼,《水浒传》里,梁山第四十九名豪杰“地阖星”邓飞,不就叫“火眼狻猊”吗?

(六)蚣蝮。又叫“??痢薄U馔嬉斩?菝蚕窆辏?埠盟??殖啤拔??蕖薄4?担??芤豢谖?馊?江四海水,以是,有一个别号“吞江蚣蝮”。他调理水量的才能足以超越耗资庞大的“三峡工程”,一条不驯服的河道,在他部下服服帖帖的,“少能载船,多不淹禾。”有这等好事,他随即被请上了桥梁的石柱。传说,蚣蝮如今很不驯服,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瞎折腾。大禹收服了他,就搬来石碑,镇住他。因此,官方便呈现了“王八驮石碑”的抽象。实在,“??痢辈皇峭醢耍?嗷ケ臣椎耐庑巍⑹?量都不一样。并且,“??痢庇幸慌叛莱荩?耆疵挥小?/p>

(七)狴犴。别名“宪章”,形似猛虎。他有才能,最爱管闲事,特别喜好提他人打官司,以是,衙门和牢狱都拿他的抽象做粉饰。狴犴生成就是“大法官”的资料,他仗义执言,是非分明,眼睛里不揉沙子,谁也甭想跟他拉关系、套近乎。再加上它公理凛然的亲民表面,谁都对他畏敬三分。难怪牢狱门楣和公堂的“肃静牌”、“回避牌”上,到处都有他虎视眈眈的眼睛——公生明,廉生威呀!

(八)螭吻。他是一种鱼形的龙,大嘴巴,仿佛吃不饱似的,喜好吞工具。《太平御览》中说:“唐会要目,汉相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尾,以厌火祥。”所谓“鱼虬”,就是螭吻的“曾用名”。螭吻水性极好,且有镇邪避火的成效。释教,将他安插在雨神宝座下,听说,能够灭火。官方将他作为“吞脊兽”,安在屋脊中间,以期消灾灭火。

(九)椒图。是现代汉族神话传说中龙生九子之第五子。其外形像螺蚌,性好闭,最恶感他人进入它的巢穴,铺首衔环为其抽象。因此人们常将其抽象雕在大门的铺首上,或描写在门板上。

有关九位“龙子”的版本十分杂乱,也确实挑选不出一种最威望的说法,只能自说自话,姑枉一听吧。除上述“九子”以外,另有其他当选名单,比方:钟鼎上,肚大贪吃的“贪吃”;贩子手里,只进财帛、不流外水的“貔貅”??实在,“龙生九子”,原本就是个“虚数”,就像“文王百子”一样,抓一个算一个,只需人世美好的希望仍然存在,这些代表吉祥、幸运的传说和图腾,就会不时空虚、愈来愈多。

义学,望文生义,是一种收费的“义务教诲”。中国人兴办的义学,则远比西方国家为早。

中国义学的前导发轫期间,当从晚唐王潮、王审知兄弟在福州树立的“四门义学”提及,事先恰是华夏动乱,军阀盘据,唐代福祚将尽,五代十国的场面行将到来的期间。河南固始人王潮、王审知兄弟就在这个期间率领了一批华夏人马,南下福建,入主八闽。当王氏兄弟统治福建的早期,感应事先的福州文明比拟落伍,住民胸无点墨者许多。为了复兴八闽,有远见的王氏兄弟以为第一件大事就是要先从文明教诲奇迹动手。

据《新唐书?6?王潮传》载,当王潮的队伍进入福州时,唐代政权尚存,以是唐昭宗李晔即于乾宁元年(894年)录用王潮为福建观察使。王潮在福州第一件事就是“乃作四门义学”。这里的所谓“四门义学”,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种“义务教诲”。“四门义学”规格高于府、州学,具有高等教诲的性子,是福建的最高学府,并且面向布衣开放教诲。

王潮身后,他的弟弟王审知继位,也承继了他哥哥所初创的教诲奇迹,持续扩展教诲范围,召唤各地广设校园,使州有州学,县有县学,乡僻村间有私塾。由朝庭拨特地经费给师生缮食,接纳民办公助的方式开展教诲。五代后梁龙德元年(921),王审知采用翁承瓒倡议,在福州留晖门外“建四门学”(经、史、子、集),并延聘出名文人陈郯、黄滔等做“四门博士”,教诲芊芊学子,旨在“聚书兴教,使民知礼义,从善如流”。闽王审知还定期亲临阅卷,论才授职,八闽念书蔚成风气,闽中被称为文儒之乡,呈现了“千家灯火念书夜”的昔读景象。

跟着天下政治中间的南移,福州的经济社会和学术文明非常活泼,才学兼优的能员仕宦云集榕城,如程师孟、张伯玉、辛弃疾、陆游、蔡襄、曾巩等,文明开展达到了昌盛期间。宋朝福州中进士的人数位居天下第一,宋嘉定元年(1208)还呈现过“一榜三鼎甲”全为福州人的景象;而宋乾道二至八年(1166—1172年)永泰县在七年中延续三科中了三个状元,千古稀有。经历王潮、王审知兄弟开展教诲奇迹,今后福建历史上开端了第一次经济文明的奔腾期间。

福州的“义学”轨制,开端是属于“官办”的性子,即由当局财务支出来创办收费的“义学”。但今后当前,义学又逐突变成了由社会的热情人士来兴办。其经费前导发轫次要靠家属公田中的“地租”支出来保持,或由外地富户殷商捐助。这类方式的义学,从唐代当前,历代都有,各地迥然不同。办“义学”,也成为中国文明教诲史上的一种优良传统。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