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朝宗桥怎么样,好玩吗?朝宗桥相关介绍
2019-05-12 13:26  浏览:154
关于朝宗桥怎么样,好玩吗?朝宗桥相关介绍内容

目录

1、明朝朝宗桥距今多少年了
2、黑桥到昌平沙河朝宗桥北万家灯火创业园怎么走
3、湖北省钟祥市郢中镇朝宗桥村的周凌峰,认识不?速度回答
4、中国著名的桥
5、明十三陵的简介
6、明清皇家陵寝介绍
7、北京都有哪些桥?
8、北京的桥都有什么典故呀?
9、十三陵有那个陵没有被盗过?

 

1、明朝朝宗桥距今多少年了


明朝朝宗桥距今569年。
  明正统年间拨专款建石拱桥,据《日下旧闻考》记载:“安济、朝宗,二桥皆正统十二年(1447)命工部右侍郎王永寿建。”是说在南北沙河上营建石桥二座,南沙洞上称安济桥,北沙河上称朝宗桥,两桥可曰姐妹桥,当时是“拱卫京师五大桥”之一。

2、 黑桥到昌平沙河朝宗桥北万家灯火创业园怎么走


驾车路线:全程约1851.5公里

起点:黑桥炉子

1.成都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东南方向出发,沿府通路行驶630米,左转进入李川路

2) 沿李川路行驶1.9公里,过洪家石桥,左后方转弯进入温玉路

3) 沿温玉路行驶480米,右转进入建国路

4) 沿建国路行驶1.5公里,左转进入灌温路

5) 沿灌温路行驶5.6公里,左转上匝道

2.沿匝道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成都第二绕城高速

3.沿成都第二绕城高速行驶24.4公里,稍向右转上匝道

4.沿匝道行驶1.6公里,直行进入成彭高速

5.沿成彭高速行驶1.3公里,过青白江大桥,稍向左转进入成绵复线高速

6.沿成绵复线高速行驶85.8公里,朝广元/成都/G5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7.沿匝道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京昆高速

8.沿京昆高速行驶584.4公里,朝柞水/安康/重庆/蓝田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河池寨立交

9.沿河池寨立交行驶520米,过河池寨立交约340米后,直行进入西安绕城高速

10.沿西安绕城高速行驶32.6公里,朝临潼/渭南/郑州/G30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方家村立交桥

11.沿方家村立交桥行驶450米,过方家村立交约720米后,直行进入连霍高速

12.沿连霍高速行驶125.5公里,在秦东/山西/风陵渡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13.沿匝道行驶310米,右前方转弯

14.行驶430米,

15.行驶2.2公里,直行进入运风高速

16.沿运风高速行驶3.3公里,直行进入运风高速

17.沿运风高速行驶110米,直行进入运风高速

18.沿运风高速行驶78.3公里,朝运城绕城/运城北/侯马/太原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9.沿匝道行驶3.2公里,直行进入运城绕城高速

20.沿运城绕城高速行驶14.3公里,直行进入大运高速

21.沿大运高速行驶75.9公里,直行进入京昆高速

22.沿京昆高速行驶227.0公里,朝晋中/石家庄/S60/晋城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23.沿匝道行驶980米,直行进入榆祁高速

24.沿榆祁高速行驶70.7公里,朝阳泉/石家庄/北京/G20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25.沿匝道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京昆高速

26.沿京昆高速行驶59.4公里,朝旧街/盂县/G2002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27.沿匝道行驶1.0公里,直行进入阳泉绕城高速

28.沿阳泉绕城高速行驶22.7公里,朝太原/石家庄/G5方向,稍向右转进入盂县南枢纽

29.沿盂县南枢纽行驶750米,直行进入京昆高速

30.沿京昆高速行驶112.3公里,直行进入石家庄绕城高速

31.沿石家庄绕城高速行驶13.7公里,朝北京/郑州/保定/邯郸方向,直行上匝道

32.沿匝道行驶2.0公里,直行进入新元高速

33.沿新元高速行驶19.3公里,直行上匝道

34.沿匝道行驶3.5公里,直行进入京港澳高速

35.沿京港澳高速行驶200.7公里,朝六环路/门头沟/大兴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房山梨园桥

36.沿房山梨园桥行驶790米,过房山梨园桥约250米后,直行进入北京六环高速

37.沿北京六环高速行驶61.3公里,过马池口东桥,朝八达岭/北五环/上清桥/京藏高速方向,稍向右转进入百葛桥

38.沿百葛桥行驶1.6公里,过西沙桥约140米后,直行进入京藏高速

39.北京市内驾车方案

1) 沿京藏高速行驶2.5公里,过满井桥,在百沙路/百善/小汤山/沙河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2) 沿匝道行驶320米,直行进入京藏高速辅路

3) 沿京藏高速辅路行驶670米,右转

4) 行驶2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

终点:昌平沙河朝宗桥北万家灯火创业园


 

3、湖北省钟祥市郢中镇朝宗桥村的周凌峰,认识不?速度回答


我以前同学是这个名字……
 

4、中国著名的桥


中国有如下几座著名的桥:

  1. 五亭桥:位于江苏扬州瘦西湖内,桥基由12条大青石砌成,桥身为拱圈形。由3种不同的圈洞联合,共有15孔,孔孔相通,桥上置有五亭,而且亭与亭之间又以廊相连。

2.泸定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的城西大渡河上,以9根铁链铺以木板构成,左右两侧各安两根铁链当扶手,铁链粗如碗口,每根长150米左右,重约一吨。

3.玉带桥:此桥位于北京颐和园内,全桥用汉白玉石建成,拱圈为蛋形,两侧雕刻精美的栏板和望柱,通体洁白、线条流畅。远望犹如一条玉带点缀在碧波粼粼的昆明湖上,被游客赞为“海上仙岛”。

4.风雨桥:坐落在广西三江县的程阳村边的林溪河上,全桥为石墩木面瓦顶结合而成。桥上建有五座宝塔形状的楼亭,可避风雨。整座桥无一铁钉,全用桁槽衔接,它斜穿直套、纵横交错,十分精致牢固。

5.安平桥:位于福建省晋江县的安海镇,建于宋代,当地人俗称“五里桥”。桥面由7条大石板铺成,桥头有五层六角砖砌成的宝塔一座,此桥为古代跨度最大的梁式石桥,有“天下无此长桥”的美称。

6.赵州桥:位于河北省的赵县城南洨河上,为一座空腹式的单孔圆弧石拱桥,桥面宽10米,两边42块的桥栏板上,都有精刻的龙兽浮雕。

7.广济桥:俗称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州的东门外,是我国古代一座集交通集市于一体的综合桥,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可开关的活动式石桥,自古有“一里长桥一里市”之称。

8.卢沟桥:坐落在北京广安门西南约10公里之处,该桥因跨越在卢沟河上(今永定河)因而得名卢沟桥。全桥均用白石建成,两边石栏雕柱各140根,石柱头上雕有蹲伏形态各异石狮子485只。

9.十字桥(山西晋祠鱼沼飞梁):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约15公里的晋祠内。桥梁为十字形,建于鱼沼之上,又名鱼沼飞梁。全桥由立于沼中的34根铁青八角石支撑,柱顶又有柏木斗拱与纵、横梁连接,上铺十字桥面,两侧有汉白玉石栏杆。

10.五音桥:位于河北省东陵顺治帝孝陵神道,此桥两侧装有方解石栏板126块,敲击时能发出叮叮咚咚的悦耳音乐,包括我国古代声乐中宫、商、角、徵、羽五音,所以称此为“五音桥”。


 

5、明十三陵的简介


明十三陵简介
  明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个皇帝的陵墓。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这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金碧辉煌的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世系表)。

  明十三陵坐落于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部的天寿山麓。距离北京约五十公里,沿八达岭高速公路北行,驱车约需四十分钟。明代时,于途中的沙河镇北,建有七孔石造"朝宗桥"。在镇东,则筑有壮丽的"巩华城"。该城原为嘉靖皇帝祭陵时中途休息的行宫,现仅存遗址。 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山明水秀,景色宜人。明代术士认为,这里是"风水"胜境,绝佳"吉壤"。因此被明王朝选为营建皇陵的"万年寿域"。该陵园建于1409~1644年,距今已有300~500多年历史。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十三陵作为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一部分,与陵区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形成一处风景优美文化内涵深刻的旅游胜地。

  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的总称,依次建有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称十三陵。景区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

  明十三陵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寝建筑中保存得比较好的一处。而且建筑雄伟,体系完整,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为了保护这一文物古迹,从解放初期就开始进行维修,并将十三陵作为全国重点文物加以保护。1957年,北京市政府公布十三陵为北京市第一批重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十三陵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国务院公布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区为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之一。1991年,十三陵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1992年,十三陵被北京旅游世界之最评选委员会评为“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5129.htm


 

6、明清皇家陵寝介绍


  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这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
  明十三陵坐落于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北京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山明水秀,景色宜人。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明代术士认为,这里是"风水"胜境,绝佳"吉壤"。因此被明朝选为营建皇陵的"万年寿域"。该陵园建于1409~1644年,距今已有300~500多年历史。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明代时,于途中的沙河镇北,建有七孔石造"朝宗桥"。在镇东,则筑有壮丽的"巩华城"。该城原为嘉靖皇帝祭陵时中途休息的行宫,现仅存遗址。
  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的总称,依次建有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称十三陵。景区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
  明十三陵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寝建筑中保存得比较好的一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为了保护这一文物古迹,从解放初期就开始进行维修,并将十三陵作为全国重点文物加以保护。1957年,北京市政府公布十三陵为北京市第一批重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十三陵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国务院公布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区为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之一。1991年,十三陵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1992年,十三陵被北京旅游世界之最评选委员会评为“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个皇帝的陵墓。明朝历经十六帝,为什么叫十三陵呢?这要追述一下明朝的历史。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第二帝朱允文(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皇帝解除危难之意)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有人说出家当了和尚,总之是下落不明(这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悬案),所以没有陵墓。第七帝朱祁钰,因其兄英宗皇帝被瓦剌所俘,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后英宗被放回,在心腹党羽的策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又坐了皇帝。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这样,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所以称“明十三陵,建文帝最终是自焚还是从秘密隧道中逃走,至今还是个迷。

  清陵
  清 代帝后的陵墓。依其分布状况可分四区。(1) 永陵 ,在今辽宁省 新宾满族自治县 ,为 清太祖 以前的 肇 、 兴 、 景 、 显 四陵。(2) 清太祖 福陵 (俗称 东陵 )与 太宗 昭陵 (俗称北陵 ),在今 辽宁省 沉阳市 附近。(3) 东陵 ,在今 河北省遵化市 ,有 顺治 孝陵 、 康熙 景陵 、 乾隆 裕陵 、 咸丰 定陵、 同治 惠陵 及 太宗 后 昭西陵 及诸后妃之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4) 西陵 ,在 河北省 易县 ,有 雍正 泰陵 、 嘉庆昌陵 、 道光 慕陵 、 光绪 崇陵 及诸后妃之陵。亦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清西陵是一片丘陵地,周围群峦叠嶂,树茂林密,风景极佳。东有2300多年前的燕下都故城址,西望雄伟的紫荆关,北枕高耸挺拔的永宁山,现抵滔滔东流的易水河。
  清西陵是清朝帝王两大陵寝之一,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15公里处的永宁山下,离北京120多公里。周界约100公里,面积达800余平方公里。这里北依峰峦叠翠的永宁山,南傍蜿蜒流淌的易水河,古木参天,景态雄伟。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选此为陵址。雍正的陵址本来是选在清东陵九凤朝阳山,但他认为“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因而将原址废掉,命另选“万年吉地”。选陵址者奏称,易县永宁山下是“乾坤聚秀之区,阴阳汇合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雍正皇帝览奏后十分高兴,也认为这里“山脉水法,条理详明,洵为上吉之壤”。自此,清各代皇帝便间隔分葬于遵化和易县东、西两大陵墓。西陵自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首建泰陵,至公元1915年光绪的崇陵建成,历经186年,共建有帝陵4座,后陵3座,王公、公主、妃嫔园寝7座,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个皇帝,9个皇后,56个妃嫔及王公、公主等共80人。建筑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1000多间,石雕刻和石建筑100多座,构成了一个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古建筑群。清西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清西陵与清东陵一起,被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清东陵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首要的帝王后妃陵墓群,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古帝陵建筑,共建有皇陵五座—顺治帝的孝陵、康熙帝的景陵、乾隆帝的裕陵、咸丰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以及东(慈安)、西(慈禧)太后等后陵四座、妃园五座、公主陵一座,计埋葬14个皇后和136个妃嫔。
  清东陵坐落在河北省唐山市的遵化市境,西距北京市区125公里,据说是顺治到此打猎时选定的,康熙2年(1663年)开始修建。陵区南北长125公里、宽20公里,四面环山,正南烟炖、天台两山对峙,形戌宽仅50公尺 的谷口,俗称龙门口。清代在此陆续建成217座宫殿牌楼,组成大小15座陵园,诸陵园以顺治的孝陵为中心,排列于昌瑞山南麓,均由宫墙、隆恩门、隆恩殿、配殿、方城明楼及宝顶等建筑构成。其中方城明楼为 各陵园最高的建筑物,内立石碑,碑上以汉、满、蒙三种文字刻写墓主的谧号;明楼之后为"宝顶"(大坟头),其下方是停放灵柩的"地宫"。由陵区最南端的石牌坊向北到孝陵宝顶,由一条约12公尺宽、6公里长的神道连成一气,沿途大红门、大碑楼(圣德神功碑楼)、石像生、龙凤门、七孔桥、小碑楼(神道碑楼)、隆恩门、隆恩殿、方城明楼等建筑井然有序,主次分明。
  辽宁省境内的永陵、福陵、昭陵,统称盛京三陵。
  福陵,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与皇后的陵墓,是清朝命名的第一座皇陵。
  昭陵,昭陵是清太宗皇太极及其皇后的陵墓,在盛京三陵中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
  永陵,永陵在盛京三陵中规模最小,占地仅1.1万多平方米,但列三陵之首。永陵始建于公元1598年,是满清皇族的祖陵,坐落于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城西21公里处的永陵镇。陵内葬着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曾祖父福满、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及伯父礼敦、叔父塔察篇古以及他们的福晋。
 

7、北京都有哪些桥?


天安门城楼前的金水桥,中南海蜈蚣桥,北海桥,银定观山的银定桥(在什刹海),颐和园的玉带桥,十七孔桥。芦沟晓月的芦沟桥,和卢沟桥并称为拱卫京师四大桥的,还有马驹桥、朝宗桥、八里桥。还有御河桥、江米桥、宣武桥、甘石桥、马市桥等等,因城区改建,都已埋入地下,有的桥洞已改作下水道。有的虽夷为公路——两侧却残存着原有的拱券或石栏。至于繁华的天桥、虎坊桥,皆以桥名,却找不见桥的踪影,原因也在于此。查阅史料便会发现,以桥为地名之处,基本上确实有过桥的存在,只不过已名存实亡。

  现在,北京最多的就是立交桥了。

  二环上的桥:西直门桥 官园桥 阜成门桥 月坛北桥 月坛南桥 复兴门桥 西便门桥 天宁寺桥
  广安门桥 白纸坊桥 菜户营桥 右安门桥 开阳桥 陶然桥 永定门桥 景泰桥 玉蜓桥
  左安门桥 光明桥 广渠门桥 东便门桥 建国门桥 朝阳门桥 东四十条桥 东直门桥
  小街桥 雍和宫桥 安定门桥 钟楼北桥 鼓楼桥 德胜门桥 积水潭桥

  三环上的桥:国贸桥、光华桥、京广桥、长虹桥、农展桥、燕莎桥、三元东桥、三元桥、
  三元西桥、太阳宫桥、和平东桥、和平西桥、安贞桥、安华桥、马甸桥、
  北太平桥、蓟门桥、联想东桥、联想桥、四通桥、苏州桥、万寿桥、紫竹桥、
  花园桥、航天桥、普惠桥、公主坟桥、莲花桥、六里桥、丽泽桥、丰益桥、
  万柳桥、玉泉营桥、右安门南桥、万方桥、洋桥、木樨园桥、赵公口桥、
  刘家窑桥、东铁营桥、方庄桥、分钟寺桥、十里河桥、华威桥、潘家园桥、
  劲松桥、双井桥

  四环上的桥:望和桥---四元桥---霄云桥---东风桥---朝阳公园桥---红领巾北桥---红领巾桥---
  慈云寺桥---四惠桥---百子湾桥---大郊亭桥---窑洼湖桥---四方桥---小武基桥---
  十八里店北桥---十八里店桥---十八里店南桥---小红门桥---肖村桥---红寺桥---
  榴乡桥---大红门东桥---大红门桥---公益桥---公益西桥---马家楼桥---科丰桥---
  看丹桥---丰北桥---岳各庄桥---岳各庄北桥---沙窝桥---沙窝北桥---五棵松桥---
  金沟河桥---定慧桥---定慧北桥---五路桥---四季青桥---远大桥---南坞桥---四海桥---
  火器营桥---海淀桥---中关村一桥---中关村二桥---中关村三桥---保福寺桥---
  展春桥---正阳桥---学院桥---健翔桥---北辰桥---安慧桥

  五环上的桥:五元桥 五元北桥 广泽桥. 广顺桥 来广营桥 顾家庄桥, 北苑桥, 奥林东桥 奥林西桥,
  林萃桥, 上清桥
 

8、北京的桥都有什么典故呀?


北京非水乡,不像苏州扬州有那么多的桥,但北京的桥承载着极厚重的历史的影子。譬如天安门城楼前的金水桥,世人皆知,堪称是最有权力与威信的桥了。五座精雕细刻的汉白玉石桥横跨金水河,中间稍宽的一座系为皇帝专设又称御路桥,属于天街御衢的一部分——它是明清两代皇帝出入的必经之地,只允许万人之上的龙靴游走,像一只尊贵的宠物横卧在天子脚下。桥头有两对石狮及两座华表,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图腾,与蓝天白云相映衬,使并不高大的金水桥显得皇气逼人。每次看见金水桥我会联想到李后主的词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曾作为封建时代天下第一桥的金水桥,心情复杂地送走了最后一个皇帝——1924年,清废帝溥仪被冯玉祥将军驱逐出紫禁城,惶惶如丧家之犬。不容凡人践踏一步的金水桥,终于对民众开放了——迎来了新主人。不管哪一天,你到天安门前,总能观察到数不清的外地游客轮流站在金水桥头摄影留念。而每天清晨和黄昏,国旗护卫队的仪仗兵,会迈着正步浩浩荡荡地跨过金水桥。 金水桥虽华贵,毕竟给人以小家碧玉的印象。说起北京西南郊的卢沟桥,则有“铁马冰河入梦来”之势。它是因“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而出名的,如今建成了抗日战争纪念馆。其实卢沟桥本身,就是一座无字的纪念碑。 如果说金水桥曾是弱不禁风的宫娥(曾分别遭受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异族铁蹄的蹂躏),卢沟桥则是扬眉剑出鞘的巾帼英雄了。我一直记着一幅老照片:一排肩胯大刀、手端步枪的中国士兵,倚靠卢沟桥的栏杆向外射击——他们顶着冲天的炮火作殊死的抵抗……卢沟桥,一座战神的桥,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血染的功勋。仅就建筑本身而言,卢沟桥也是北京及华北地区古桥中规模最大的联拱石桥。它横跨在永定河的下游卢沟河上,因而得名——永定河的上游叫桑干河,女作家丁玲写过一部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桥头东侧有“卢沟晓月”的石碑,系风雅的乾隆皇帝题写的,“卢沟晓月”乃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古人喜欢站在卢沟桥上看月亮——此处的月亮是否显得比别处圆一些?北京还有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也数不清”。各个朝代记载的石狮数目都不统一,一方面因为雕有石狮的218根望柱时有损坏,暂未替换的就影响了总数;另一方面因为护栏上的石狮有不少是母狮抱负着子狮——《帝京景物略》载“石栏刻柱头,狮母乳,顾抱负赘”,稍有疏忽便会数错。 补充: 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学家们不信这个邪,进行过一番盘点,查明共有大小石狮498只(除了望柱上的,还加上华表与抱鼓的),终于大白于天下了。498只啊,让一个人用肉眼数一遍也够累的。元朝时 不远万里 来到中国的马可·波罗,在其游记里关注过卢沟桥的 石狮 (不知他是否也数错了):“桥两旁皆有大理石栏,又有柱,狮腰承之,柱顶别有一狮,此种石狮甚巨富,雕刻甚精,每次隔一步有一石栏,其状皆同。”雕刻这么多狮子,需要多少位石匠啊——而这些石匠必须以绣花的心情,才能使大小狮子活灵活现,憨态 可掬 …… 和卢沟桥并称为 拱卫 京师四大桥的,还有 马驹桥 、朝宗桥、八里桥。其中八里桥即 通惠河 上的永通桥,距通州州署八里而得名。建 于明 代,当年经北运河 向京 城运输粮草砖木的货船驶过,甚至不必免帆。“长桥映月”,属古代通州八景之一:“虹腰八里卧晴州, 画舫 摇从月窟穿”。它也是关系到京师安危的战略要地: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 兵临城下 ,经过八里桥时遭到当地军民的浴血抵抗,据说桥身都被染红了,桥下的通惠河水也为之赤…… 北京较知名的石桥还有 北海 桥(又叫金鳌玉蛛桥,很生猛的名字), 颐和园 的 玉带桥 和 十七孔桥 , 中南海 蜈蚣桥……另有 御河桥 、江米桥、宣武桥、甘石桥、马市桥等等,因城区改建,都已埋入地下,有的桥洞已改作下水道。有的虽夷为公路——两侧却残存着原有的 拱券 或石栏。至于繁华的天桥、虎坊桥,皆以桥名,却找不见桥的踪影,原因也在于此。查阅史料便会发现,以桥为地名之处,基本上确实有过桥的存在,只不过名存实亡罢了。 流行歌 手蔡国庆,唱红过一首《 北京的桥 》——所谓现代派的桥,主要指交通要道上 立体交叉 桥了。昔日北京的九大城门楼,除前门与德胜门外,都拆毁了,如今改由立交桥取而代之: 西直门桥 、安定门桥、东直门桥、阜成门桥、复兴门桥、朝阳门桥、建国门桥……立交桥成了北京的新城门。环城道路,已像 年轮 一样扩充至三环、四环,沿途的立交桥,都有着响亮的名字(如燕莎桥、长虹桥),快让人数不清了——就像卢沟桥上的狮子一样。北京的桥啊,有着最古典的意境,也有着最现代的风景。立交桥是桥梁中的新生代,桥下行驶的不是舟楫——也没有河水,而是车 水马 龙。我用 卞之琳 的 名诗 作为结尾吧:“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户,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洪烛) 追问: 北京 每个桥的背景,典故?
 

9、十三陵有那个陵没有被盗过?


在中国古代帝陵中,只有明代帝陵墓葬保存完整。

中国古代帝王陵寝被盗记录很多。特别是汉、唐、宋三朝陵寝被盗情况非常严重。清朝的东西陵也有好几座陵园被盗掘。南京的孝陵、湖北显陵均未被盗。明十三陵中,除思陵在民国年间被土匪盗掘外,其余十二陵也都没有被盗。这种情况在中国古代帝陵中是非常罕见的。出现这一奇迹的原因,分析起来与陵园建成后,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对这些陵墓进行保护有关。明朝时,每建一陵,必设一卫,有官兵驻守于昌平城。明朝中期,又设有昌平镇,有总兵官统率上万名官兵,守卫在陵区西北的黄花镇、居庸关等地,以确保天寿山陵区和京师的安全。各陵还有神宫监、祠祭署等内外官员作为陵寝的管理人员常驻陵下实施管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各陵墓室不会被人盗掘。 明朝灭亡之际,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从关沟和德胜口沟进入昌平,由于他们急于攻打昌平城,并进而攻取北京城,推翻明朝统治,所以,起义军仅防火烧了定陵的裬恩殿、祾恩门、左右配殿和康昭二陵的明楼,并没有对十三陵进行盗掘和大规模的破坏。清朝时,朝廷对明代陵寝也采取了保护措施。终清之世,明十三陵各陵均设有若干陵户,负责巡查保护陵园。从顺治元年(1644年)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间,各陵还设有守陵太监(又称司香内使)。雍正二年(1724年)又封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简王后裔,正定府知府朱之琏为一等候,令其世世代代负责明陵的祭祀及管理事宜。清朝灭亡后,国民政府将明十三陵作为古物管理,早期沿用清代管理方式,后裁革陵户,改设明陵警察所对十三陵进行保护。由于明清两朝及民国年间都对十三陵采取了必要的保护措施,所以,天寿山陵区内设置比较集中的前十二陵都免遭了被盗掘的命运。

发表评论
0评